——太仓深耕德国“双元制”教育20年系列报道之五
□本报记者 戴周华 王硕
2001年,太仓率先引入德国“双元制”教育模式,建立了国内首个与德国职业教育同步的专业工人培训中心。以此为发端,经过20年的发展,“双元制”职教模式在太仓如雨后春笋般不断壮大,并逐步探索出一条本土化的“太仓路径”,创设出“政府主导、主体双元、合同执行、成本分担”的“双元制”教育“太仓样本”。
■让企业回归人才培养的“本位”
“推广‘双元制’的过程中,关键就是要吸引企业参与。需要有企业的师傅,赋予学生学徒的身份。”太仓市双元制教育研究院院长周新源表示,“双元制”教育中有两份协议,一个是学校与企业之间签订的合作培养协议,一个是学生与企业之间签订的培训服务协议。学校和企业按办学合同约定各方的职责和权益,不仅分担了教学设施、培训中心运行的成本,也强化了“双元制”教育中的协调与协作。
长期以来,我国的职业教育由于缺少企业参与,职业学校“一元”培养的学生难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,办学水平与生源质量恶性循环,影响了职业教育在社会上的口碑和形象。“双元制”模式在太仓之所以取得成功,主要是通过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招生,共同开发课程体系,建成了系统的“双元制”本土化运作载体,学生在学校、培训中心、企业三个站点之间交替学习,构建出完整的育人体系。
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、教学与实践无缝对接,是德国“双元制”教育的核心理念。数据显示,在我市实行“双元制”模式的专业中,企业参与开发、实施的课程占职业教育总课程60%以上,学生在企业培训占总学时60%以上。校企通过长期磨合形成了一系列合作协议、管理章程、组织架构、培养方案和实施制度,为双主体育人设计了路线图,保障技术技能人才源源不断供给。
从教学效果来看,学生通过“双元制”模式学习,知识、能力和兴趣都得到了提升。通过“双元制”培养出来的学生,业务精、技术强、素质好,被不少企业提前“预定”,实现了招生即招工、进校即进企、毕业即就业。
■坚持走“本土化”发展之路
2001年,当太仓市德资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(DAWT)成立之时,参与的企业仅有克恩-里伯斯和慧鱼两家德企。该中心是太仓第一家德资企业培训中心,也是我国第一家采用德国“双元制”模式的培训中心。
太仓德国企业专业工人培训中心成立之初,克恩-里伯斯派来德国公司培训中心主任坐镇,教育理念、教学模式、考试大纲等均与德国保持一致。然而,毕竟根植于中国土壤,环境的差异决定了太仓“双元制”之路必须实现本土化发展。
由于中国的学制与德国不同,培训中心根据中国实际情况,对德国的一些规定做了改变,按照中国学制设定就读年限。在德国,“双元制”教育与高等教育体系互通,职业教育出身的学生,可以在应用科学大学就读,拿本科、研究生等高等教育学历。在太仓,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以“双元制”办学特色,提升了学生的学历层次。此后,太仓又通过多方努力,联合东南大学成贤学院、德国巴符州双元制大学、太仓欧商投资协会,举办了全国首个“中德合作双元制本科项目”。
多年来,太仓结合区域产业发展目标,构建了立体式、多层次的本土化育人体系。随着“双元制”教育的外部支持政策与内部运行机制不断健全,太仓“双元制”本土化实施体系日趋完善,职业教育的企业参与度、教育满意度、地方贡献度稳步提高。
■“双元制”教育形成“太仓样本”
在健雄学院,有个模具中德班AHK实践考试。该考试由德国工商会组织,分理论和实践两门。其中理论考试4小时,实践考试7小时,分两天进行。
考试中,每个学生一个塑料筐,里面装有考试用的模具图纸和零部件。学生自己必须独立设计制作一套模具,它由35个零部件组成,除了弹簧和螺丝,其余全部要学生根据考试图纸自己做出来。切割、钻孔、铣削、冲压……最后再组装成整套模具。考试合格后,不仅有学校的毕业证书,还能获得AHK职业资格证书,这是全球通用的“硬通货”。
像健雄学院这样通过严格考试培养出来的“双元制”人才,解决了不少企业技术人才紧缺的难题,较好地满足了德资企业对专业技术工人的需求,“反哺”了太仓产业发展,大批德国企业因此落户太仓,形成了职业教育、技能培训与地方经济发展、产业升级相生相伴、互惠共赢格局。
截至目前,太仓已形成了“政府引领、双元参与、合同执行、成本分担”的“双元制”本土化校企合作的“太仓样本”。全市已建有太仓德国企业工人培训中心、舍弗勒中国培训中心、德国巴伐利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、AHK-健雄职业技术学院专业技术工人培训中心、太仓欧美企业培训中心、海瑞恩(太仓)培训中心等多家职业教育培训机构,成为全国最大的“德国职业资格”考试和培训基地。
据悉,目前全市职业院校累计合作办学企业近300家,累计培养出1万多名高级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。学校与企业通过明晰的合作协议被捆绑为一个利益共同体,构建了完整的“双元制”本土化育人体系。
德企人才网
太仓人才网
太仓人才网WAP 网页制作/数据库:阳光技术小组 阳光客服
业务运营:太仓市瑞福尔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; ICP许可证:苏B2-20120448;苏ICP备10224897号-1;软著登字第0395877号;人力资源中介许可320585000030号
本页更新时间:2024-11-21 17:05:10